贝壳CEO的全员信,值得每个物业同行深思

  • 2023-08-11 08:46:19
7月12日,贝壳宣布启动战略升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写了一封名为《翻越第二座山,吹响集结号》的全员信(后附全文)。在彭永东的这
7月12日,贝壳宣布启动战略升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写了一封名为《翻越第二座山,吹响集结号》的全员信(后附全文)。

在彭永东的这篇全员信中,重点阐述了如何看待当下所处的行业、当下的客户、当下的服务者,以及当下的自己

这篇全员信中,很多观点都是值得物业公司的管理层们去深思的,我们也从中提取了几个要点。

1、我们和房子之间关系的重置

要点:

疫情期间,我们和房子在一起的时间大幅提高,很多人都曾表达过这样的看法:第一,对房子的现状是不满意的;第二,房子应该是为人服务的。

当前,业主对房子现状的不满意,不仅仅是对房屋内部的环境和格局,也包括小区的环境和物业的服务质量。三年疫情加速了业主权利意识的觉醒,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博弈也愈发频繁。传统粗放的物业服务模式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业主和房子之间关系的重置,这是行业的大趋势和大背景,这不仅是贝壳的机会,更是物业行业服务升级的契机。

2、社区邻里的信任之争

要点:

当房子回归到居住属性本身,消费者与经纪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从信息需求到信任需求”的变化。

 

如果我们能为社区居民的“安居”带来溢出价值,那么“我是谁、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会被重新定义,如果人店能够成为被社区邻里信任的“安居服务站”,将会迸发无限可能性!

 

经纪人更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器,如果在业主的眼中,这个社区有你没你有那么一点不一样,视你为能够增强邻里间人际互动的“社区服务运营官”,那就会很有价值。

 

一直以来,物业公司都将业主的信任作为自己在社区中的核心竞争力,而现实却是信任危机不断。

 

如果贝壳的门店成为“安居服务站”,贝壳的经纪人成为“社区服务运营官”,那物业公司及其服务人员的角色和定位又将会是什么呢?

 

贝壳要求每个经纪人不仅要是房产专家,还要是一个社区专家、生活专家、家装专家等等。一个很会“促单”的经纪人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人了,新时代的经纪人将有能力一直陪在业主身边。试问,物业公司的管家们能否接得住这样的挑战呢?

 

3、好服务将会获得非对称的品质红利

要点:

这个大行业当下最主要的矛盾在于:消费者期盼更美好的居住,而行业品质服务供给不足。无论是房子本身,还是面对消费者租房、买卖、托管、装修等诸多居住需求,好产品与好服务都将会获得非对称的品质红利,这也是我们对于“安居”的解题思路。

品质服务供给不足,这是物业行业一直面对的问题,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解决。
 
好服务将会获得非对称的品质红利,这何尝不是物业行业未来肉眼可见的变局。盲目追求规模增长终究是昙花一现,真正用心去做好服务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增长的背后是价值。所有的增长,最终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被客户“用脚投票”的结果,是因为公司的存在为社会做了贡献、让这个社会好了那么一点点儿而获得的发展空间。

4、规模不再是重点,效能提升才是
 

要点:

在增量时代,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规模来驱动的。
进入存量时代,效能提升才是核心。效能提升最好的办法是做大店、做大营业额。
大店模式意味着经营者和经纪人之间,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关系:不仅仅是雇佣关系,还可能是合伙或合作关系;经营者对经纪人不能只是做管控,还需要把经纪人当作客户来服务、支持和赋能。
 

当前物业公司的规模增长已经进入瓶颈期,效能提升已经成为行业的头号议题。目前效能提升的方式主要还是密度提升以及智能化产品的应用。

贝壳的大店模式,实际上与物业行业的做高密度异曲同工,贝壳大店就相当于万物云的蝶城。大店模式下,贝壳将经纪人视作合伙人,而高密度模式下,物业公司的项目经理目前又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这也是值得每个物业公司深入去反思的问题。

5、组织变大以后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要点:
随着组织变大,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的原因:
一是一线离客户越来越远。随着客户基数越来越大,客户对于一线逐渐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数字。当大家变得越来越关注数字时,就会离一个个具体的客户和具体的需求越来越远,特别是在同质化的评价标准下,一线会失去解决个性化问题的“手感”。
二是平台离一线越来越远。因为存在较高的专业壁垒,所以平台专业线天然会寻求自闭环,当专业线向自以为的目标行进时,就容易跟一线脱节,其结果就是专业线和一线各干各的。
三是权力膨胀。组织变大、且做得还不错的时候,自大就容易滋生,权力本来是用来推动卡点的,最终却变成了卡点本身。
 
解决方法:
第一,让听到一线炮火声音的人做决定。
第二,专业线围绕自己的“内部客户”提供价值。平台专业线要对一线足够了解,帮助一线解决实际的问题。
第三,向内归因。在“自大”和“自省”之间,需要始终保持一种觉察:引入不同的力量与权力“对峙”,这会促进对问题的反思,进而找到改进点。
 

多年以前,当面对彩生活的激进扩张时,行业曾讨论过管理极限及边界问题,普遍认为物业公司存在着管理上的天花板。

而现在这个行业已经诞生了好几个超大规模的物业企业,随着组织管理方面的不断升级,大型物业企业是否也遇到了一线离客户越来越远、平台离一线越来越远以及权力膨胀的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几个问题对于物业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问题。如果一线离业主越来越远,那丢盘将成为家常便饭;如果平台离一线越来越远,那所有的系统开发投入将打水漂;如果权力膨胀,将阻碍公司的各项变革,甚至造成业务或资产的流失。所以当物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内部的管理变革也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6、家装、租房业务的痛点和机会

要点:
家装行业目前还处于“攒机”的定位,行业太缺少产品思维。产品思维是以人为中心的,尤其是围绕着人的居住来对空间进行重新定义,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

过去我们的租赁是“中介”业务,是一单一单的居间生意,租客入住即意味着服务基本结束。而在惠居,签约才是服务真正的开始。从“对流程负责”到“对人负责”,怎么才能让业主的体验变好?怎么让租客的体验变好?当一个服务者跟一个业主、一个租客产生了情感上的链接,就会对他/她负责,这就是好服务的关键所在。

当前,瞄准家装市场的跨界公司越来越多,物业公司无疑在其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如何在家装领域破局,是值得每家企业深入思考的话题。

租房业务方面,贝壳通过转型升级,与业主和租客都产生了情感上的链接,同时也获得了业主和租客的信任。这不仅为物业公司的租房业务提供的思路,同时也涉及我们前面提到的信任之争的问题,物业企业如何在这场信任之争中胜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命题。

 

以下为全员信具体内容(有删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