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养老话题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

  • 2022-03-10 09:25:39
两会热点早知道,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加强社区居家养老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潘碧灵

 
规范完善“三大机制”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社会保障支出和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需要特别加以关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潘碧灵递交了18件提案,主要涉及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其中养老是他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

 

“当前的养老服务政策缺乏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明确区分,在政策的实施和相关工作实践中缺乏合理统筹,容易出现偏差。”潘碧灵建议规范完善“三大机制”,避免养老服务事业托底的有限性和养老服务产业的过度市场化带来的弊端。

 

一是建立细致完整的养老服务差异化供给机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严格设置事业性托底养老服务对象的“准入门槛”,引入身体能力、经济收入、家庭支持等条件,确保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收住失能、经济收入低、缺乏家庭支持的老人;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普惠型福利的政策目标靶向,将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补贴制度改为长期照护保险,政府对家庭收入较低的老人缴纳保险费用进行补贴。

 

二是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分类制定养老机构支持政策,公立养老机构应坚持“严门槛”和“保基本”,主要接收养老服务托底老人,机构运营成本由地方政府主责筹集;对于公建民营和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因政府免除了场地租金,应委托专业机构对其运营成本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指导价格;而对于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政府重点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分类制定养老机构质量评价标准,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评价政策,应从当前星级评定偏重规模和硬件,转向服务过程和服务效果评价;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最适于采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纳入政府的星级管理。

 

三是建立严格动态的养老服务购买评价机制。潘碧灵认为,应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范围和内容确定为基本养老服务和老年人“刚需”,特别是困难失能老人的照料服务;优化购买养老服务的流程,赋予街镇更大的资金使用权限,可适当延长购买服务的年限,社区居民代表具有确定服务主体的决定权;通过第三方对购买服务进行评估,并由评估机构督促服务组织对弱项进行指导、改进;建立养老服务商信息平台,提供资质、服务内容、价格、服务过程、评定等级结果以及老人满意度等全面细致的信息,对于服务质量偏低、存在欺诈行为的服务商,采取降低等级、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制约监督,对于优质服务商采取“以奖代补”激励策略,引导其主动提升服务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

顾福林

 
优化供给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加大投入,提高保障,基本建成了城镇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但目前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民群众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日益增长,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系建设和相关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福林说。

 

顾福林表示,应加强宣传,深化认识,关注关爱老人,大力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对养老服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知,促进全社会关注养老事业,关爱老人生活。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行为,形成全社会关爱老人的氛围。

 

养老用老相结合,把用老作为养老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推动互助式养老发展。尽快出台科学的延迟退休政策,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对60岁以上在岗工作人员增加休假时间,充分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鼓励建立老年志愿服务组织,推动老年互助服务。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实现老年人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及时总结老年互助式养老模式经验,出台政策进一步推动互助式养老模式不断发展。建立老年志愿服务制度,制定和完善老年人福利服务、权益保障与志愿服务的政策和制度,为老年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支撑。

 

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养,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高等医学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对于学习相关专业学生给予适当补贴,加快培养老年专科护理工作的人才。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高职、职高毕业生和其他社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行业。通过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等措施,提升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提高广大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科学制定生育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共托幼设施和服务,减轻家庭照料负担,推进教育公平,降低家庭教育开支,使育龄群体不但生得起,还能养得好。完善生育休假和生育保险制度,适当延长女职工生育产假,将“男职工护理产假天数”写入《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同时大幅度提高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直至实行免费生育服务。出台多孩家庭住房支持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对于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驱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养老产品科技研发的专项投入和政策引导,不断研发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产品,提升对老人照料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老人们自我照料的能力,减轻养老服务人员照料老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雷后兴

 
弥补养老机构服务短板,实施标准化服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关于如何推进适老化的话题,雷后兴一直都在关注,“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善待他们,就是善待自己。”

 

这次全国两会前夕,雷后兴专门就养老机构标准化服务做了深入调研。

 

“我国养老服务虽已迈进了标准化工作,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存在较多问题,如机构人员素质较低、硬件设施不足、服务形式单一、收费不规范。”

 

雷后兴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解释:“目前国内养老机构缺乏高素质、训练有素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护理员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只能完成基本项目,不能满足老人紧急、特殊需求。还有,养老服务机构硬件设施比较陈旧,大部分机构只能提供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服务照顾,缺少专门的医疗护理设备,缺少能增进老年人相互交往的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

 

在收费问题上,雷后兴认为存在不规范现象。“由于民办养老机构主要通过收取入住老人缴纳费用等来自负盈亏(部分地方获政府补贴),收费标准存在一定随意性,以各种名目变相乱收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民办养老机构在得到政府补贴和老人缴费后,给予老人的服务不成比例。”为此,他建议:

 

一、民政部门牵头,按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和《养老机构膳食服务基本规范》3个行业标准及《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对养老机构进行评估,并通过第三方认证、合格认定、等级评定等,实行标准化管理方式,推动养老业全面实施标准化服务。

 

二、公开对养老机构实施标准化服务信息。形成统一有序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对于工作规范、标准及等级较高的养老机构及时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标准的养老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对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风险的,采取停业整顿或关闭等措施。

 

三、加强养老从业人员培养和培训。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并鼓励职业院校增加养老服务专业的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养老服务相关从业人员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范围,并实行多层次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机制,重点培训其执行标准规范、专业技能、安全管理和接待礼仪等内容,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基本稳定、素质良好的养老服务队伍,提高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四、将政府举办的普惠性养老机构列入规划,解决全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需求日益突出的问题;同时扶持普惠性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养老业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张琳

 
建议对养老服务机构制定规范的准入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张琳拟在今年两会提交《进一步完善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最近四年,张琳均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提出相关建议。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但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却是最薄弱的环节。

 

2022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支持一批社区建设连锁化运营,规范化管理的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护理、日间照料以及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建成一批示范型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

 

在调查走访中,张琳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仍然存在场地缺乏、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们调研走访的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相关社区都可以看到,由于各种政策限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场地不足。很多单位其实有空置场所,却由于不能用于经营性设施或不能免费或低价提供给社区服务中心做居家养老服务”,张琳表示。

 

服务供给方面,张琳介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购买服务的生活困难人群和长期护理保险保障的重度失能人群,部分社区按照民政部门下发的名单提供上门服务,不在名单内但又有实际需求的老年人可能无法知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服务范围狭窄使其盈利能力不够,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抱怨老年人不愿意为养老服务花费的同时,很多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有相应的服务。

 

针对上述问题,张琳建议,应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国家应逐步出台相应政策和法规对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制定规范的准入门槛,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本、配套设施、服务内容和人员配置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在其经营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政府资金应该由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变,以刺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

 

其次,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应逐步从护理服务转向预防保健。随着年龄的增长,未失能老人们的身体机理也会渐渐老化,最终可能也会丧失部分或全部的自理能力。对于未失能的亚健康老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延迟身体的衰老和预防性保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对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延迟衰老、预防保健的服务,可以涵盖日间照料、上门护理服务、各种健康保健指导、社区卫生站对老年人视力、听力衰退的检查等。

 

第三,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建议从省基层面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同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建立分档分担的支出责任,构建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分担机制,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福利水平。政府应该重点加强对服务过程的日常监督,还可以将服务质量纳入考核,对评估不佳的机构有一定的惩罚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

杨震生

 
建立高质量的护理员队伍迫在眉睫

“肢体健全的人可以活出精彩人生,肢体残疾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时至今日,河北省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杨玉芳、高志宏夫妇依旧记得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时温暖人心的话语、与他们亲切互动的瞬间。

 

今年两会期间,正值北京冬残奥会举行,看着开幕式上残疾人运动员的身影,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通过视频与杨玉芳、高志宏夫妇交流,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有了更深的感触。

 

拓展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空间

 

“这几年,院里购置了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优化了无障碍环境,基础设施和硬件有了很大改善,建成了多功能综合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杨震生告诉记者。

 

让居住在这里的截瘫患者绽放精彩人生、老人安享幸福生活,是杨震生这些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外,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护理员队伍迫在眉睫。”杨震生说。

 

在杨震生看来,程芳无疑是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护理员队伍的“领头羊”。去年12月,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上,程芳从128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

 

杨震生告诉记者,对程芳这样的高水平养老护理员,要为其制定科学、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优化岗位设置与晋升渠道,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通过这些举措,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

 

在调研中,杨震生多次为养老护理员的招聘难、流动性高所困扰。“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支稳定的护理员队伍,需要建立完善合理、多维的绩效评估和薪酬体系。”杨震生说,建议养老机构依据工作时长、工作量、责任大小和服务质量,并且参考当地平均收入水平、平均消费水平等确定护理员薪资水平。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服务质量和工龄等多项指标不断提高其福利待遇。

 

杨震生深知,提供良好的服务,需要更多像程芳一样的优秀护理员。怎么办?在杨震生的组织下,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院护理员进行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目前,疗养院内的不少老人常年卧床,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预防、护理难度较大。”杨震生告诉记者,针对这类情况,对所有护理员进行培训,通过实操的方式让护理员掌握帮助卧床老人翻身、叩背排痰技巧。

 

在杨震生看来,加强护理员培训,既要分层分类进行,以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也要依托各级医疗、养老机构的临床教学资源,加强护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为失能失智老人开展健康和养老服务,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尤为重要。”杨震生告诉记者,对失能失智老人进行评估后实施分级护理,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养老机构之外,家庭和社区也应该重视对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必要时请专业护理人员上门为其提供服务。

 

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融合创新

 

杨震生认为,“互联网+养老”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秉承互联网开放、便捷、分享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与居家养老服务相融合,不仅能使老年人得到便捷服务,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人安全保障能力。老年人可通过平台直接预约,享受120急救呼叫、社区医生医疗咨询、健康管家、医院预约挂号、家政等服务。

 

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互联网+养老服务”?杨震生认为,应统筹施策,尽快制定养老服务平台标准,推动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开放及应用,推进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与政府信息系统、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助力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和供需衔接。

 

杨震生建议,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明确补贴标准、购买服务目录及价格。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此外,支持互联网平台对接养老服务资源,利用平台优势创新养老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健康养老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断深入,衍生出大量的科技化、智能化老年用品。“现在,不少老年用品也用上了高科技,如电动轮椅、智能手环、家居报警器等,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杨震生说。

 

杨震生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科技化、智能化老年用品走向市场的步伐。相关企业也要对接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实际需求,研发出真正适合且能改善生活的科技化、智能化老年用品,真正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网络

版权说明:本微信公众号所载图文除原创外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敬请指出,以便我们及时公示、删除或妥善处理。